药品“独家”秘籍:同种克拉霉素软胶囊差价22倍
一颗雪蛤素的功效与作用中标的克拉霉素软胶囊,何以能比普通克拉霉素胶囊定价高出22倍?
日前刚刚参与了广东省药品招标的陈生(化名)向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抱怨,一款名为克拉霉素的常用药,只是改变了剂型,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,就成为独家品种,但价格却能翻数十倍。
软胶囊何以贵22倍?
陈生表示,胶囊的最低中标价格为0.3132元/0.125g,片剂同一剂量的克拉霉素的最高中标价格也只是0.39元,但同一个品种的软胶囊价格则为7.246元/0.125g,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。而这款由西安大恒生产的软胶囊,相同剂量甚至比上海雅培生产的原研药“克拉仙”中标价(片剂7.318元/0.25g)还贵出雪蛤素的功效与作用一倍左右。“软胶囊生产成本并不高,而且只是普通工艺水平,为什么它的中标价比胶囊贵出这么多?”陈生表示难以理解。
记者以咨询的名义致电西安大恒,该公司销售部人员向记者解释,“价格高是因为软胶囊里面添加了进口油酸,使克拉霉素能均匀地包裹在其中。研发、原料的成本高,因此跟发改委申请了议价。”
按照国家发改委2011年印发的《药品差比价规则》规定,软胶囊的价格不得高于普通胶囊的1.2倍,但由于西安大恒生产的属于独家剂型,所以并不适用上述规定。
对于西安大恒的解释,陈生并不认同,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,“油酸就是普通的大豆油,最多100元/公斤,克拉霉素原料最多1500元/公斤,因此原料成本是相当低的。”他认为,从技术上看,克拉霉素并不适合做软胶囊。厂家推出独家剂型,就是为了在招标过程中成为独家品种,没有竞品与之竞价,从而获得较高的定价。记者查询的公开资料显示,西安大恒生产的克拉霉素软胶囊为5类新药,即只改变了剂型,但用药用途、服用次数均没有改变。
高价药排挤“便宜药”?
一家三甲医院药房负责人表示,大医院有药事委员会,中标的同种药品很多,在“一品两规”下雪蛤素价格表,医院进哪一种是药事委员会来定。但是患者实际用哪种则基本由医生处方决定。这位人士也认为,而有医药代表负责推广的药品,销售肯定会好过没有医药代表的同类产品。结果可能会导致,高价药可能开得更多,因为高价药利润空间大,销售费用也更多。
剂型“独家”一窝蜂
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14年1~11月,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67.9元,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176.3元,而在5年前,2010年,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20.2元和139.3元,同比分别上涨了21.66%和26.56%。
但是另一方面,本报今年以来采访中多次接触到医改药品招标的话题,很多医药中标雪蛤素企业又反映药品招标过程中,砍价“太过血腥”,企业无利可图,中标价甚至低于生产成本。
医药行业统计机构医药魔方向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提供的数据显示,目前类似西安大恒这类独家药的数量不少。目前国内独家品种批文有4474个,其中2054个为剂型独家。“剂型独家中,既有创新的品种,也有为了获得‘独家’而改变剂型的品种。”